米開朗基羅 文藝復興巨匠再現 特展(下)
『人是用頭腦作畫,而不是用雙手。
One Paints With The Head And Not With The Hand - Michelangelo, 1542』
米開朗基羅 文藝復興巨匠再現 特展
第四個展區運用了大範圍的空間展示了米開朗基羅的雕刻作品。
展現由米開朗基羅作品原件進行石膏翻模所製成的雕像,如此獲得的複製品在各方面均和原作相同。不過現在已經看不到這樣的翻模方式了!因為它原作事實上是會受到損傷的。
因此現在這些複製品也是很珍貴的高價藝術品等級了。
基本上,米開朗基羅是非常熱愛雕刻的。
米開朗基羅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個繪畫家,他以自己是一個雕刻家為傲。
米開朗基羅曾說:『他雕刻大理石的方法不過是將困在石塊中的形象釋放出來。』
首先看到的浮雕的部份。
在展場中可以看到深浮雕及淺浮雕兩種作品。
深浮雕的<<半人馬之戰>>
這幅作品是米開朗基羅的最早作品,完成時他才17歲而已。
作品描述的是一個神話故事:半人馬受邀參加一個公主的婚宴,沒有想到因為喝了太多酒了,所以試圖綁架新娘並且對她性騷擾。所以引發了這場人類和半人馬的戰爭衝突。
不過雖然叫做半人馬之戰,在這幅雕刻作品裡面看不到半人馬或是女性的樣子,整個場景充滿了肌肉的張力和身體的美。
不過因為當時那個年代所在意的不一定是寫實的狀況,米開朗基羅只是把自己腦中的混亂和衝突氣氛融合故事情節後雕刻出來這幅屬於他詮釋方法的作品。
另外一幅則是淺浮雕作品<<階梯聖母>>
相信看照片就可以感覺到雕刻深淺的差異了。
最主要淺浮雕是要運用光影來創造出幻覺透視的感覺,米開朗基羅運用背景的階梯還有後面的兩個小天使來創造景深的效果。
順帶一提,文藝復興時期也是繪畫和藝術開始注重『空間』概念和『光影』自然變化的重要發展時期。除了米開朗基羅,達文西在這方面的繪畫技巧上,也有相當卓越的貢獻。
回到原題中,<<階梯聖母>>在畫面中用許多象徵的手法來呈現很多隱含的意義。比如說,聖母具備的先知能力。她坐在前景,但眼睛卻看向遠方,同時仍然以衣服保護著自己熟睡的孩子。最主要是因為聖母因為可以預知自己兒子,後來將會被釘在十字架上、背負眾人之罪的悲慘命運而焦躁不已。
此外,他也觀看著在階梯上的天使,欄杆隱喻著基督的十字架,而小天使們拉扯的一塊布(雖然蠻不清楚了),就隱喻著即將包裹基督的裹屍布。
而階梯也隱喻著,聖母是天堂與大地、神與人之間的連結。
在這個雕刻空間裡同時也有播放一段約5-7分鐘的影片,在講述著米開朗基羅當時雕刻接下來要參觀的作品<<聖殤>>與<<大衛像>>的過程。
裡面有點煩的部份是他們找了一個看起很調兒郎當的人來演米開朗基羅… 他的語氣和臉實在讓人看了有點想打他…
接下來就是轟動藝術界,驚動全世界的<<羅馬聖殤>>的作品。
這件雕刻作品讓當時僅僅24歲的米開朗基羅,瞬間成為知名的藝術家。
<<聖殤>> = Pieta 其實是很多那個時代藝術家的創作題材。描述聖母抱著死去兒子的悲傷情景。
雖然每一個作品都叫聖殤,不過會因為創作位置的不同或是存放展示的地名不同而冠上不同的名稱。米開朗基羅的<<羅馬聖殤>>就是放置在羅馬梵蒂岡中。
這件雕刻作品完成後獲得高度的評價讚賞,大理石的雕刻,卻可以完美的呈現細節。
包含耶穌手中的釘痕、血管、青筋。
不過人紅是非多,當時就有人提出質疑說,米開朗基羅雕刻的聖母也太年輕了吧?好歹她也是耶穌的媽媽,兒子都長這麼大了,竟然還這麼年輕的感覺,完全不合邏輯。(這就是雞蛋裡挑骨頭的意思嗎!!藝術品嘛!看起來美觀就好啊...)
不過米開朗基羅給了讓當時以基督教為中心的世界一個好答案,他說『聖母不是聖處女嗎?沒有經過性而受孕的處女,永遠不會老。』 堵住了這些人的嘴巴。
(不過以現代來說…是這樣嗎 !!驚!!那…以後人工受孕?就都不會老了嗎XDD 開心!)
此外,這也是唯一一個米開朗基羅有刻上名字的作品。
據說是當時因為有人搞不清楚以為這是當代另一位知名藝術家的創作(畢竟米開朗基羅才剛崛起出名,還是有些人搞不清楚狀況這樣。)
米開朗基羅就用著一股不服輸的氣,覺得『這明明就是我,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因此半夜偷偷在進入梵蒂岡勝彼得教堂內,在聖母的衣領前皺摺刻上了自己的姓名。
(好個不服輸的人!讚!)
同時在展場中還有另外一個<<隆達尼尼聖殤>>的圓雕雕像。
圓雕雕像的意思就是 360度 都可以觀看觀賞的作品。
這個作品是米開朗基羅89歲時的創作,據說直到米開朗基羅過世的前六天,他都還在進行修改的作品。
甚至也有人說他過世時,手上依然拿著鑿子。
不過現場馬上就可以比擬的出來,和24歲時雕出的<<聖殤>>在細節表現上相差甚遠。
<<隆達尼尼聖殤>> 是米開朗基羅將耶穌比喻為自己,表達自己已經年老的感覺,站也站不住的衰弱感。
此外也可以發現,米開朗基羅的創作手法也不像年輕時那樣直接了,在作品中可以輕易發現他猶豫而改變作品面向的痕跡。
聖母有兩個臉!好驚聳 TAT
耶穌有三隻手 OMG!!!!
另外一件大頭作品就是知名的<<大衛像>>
(BUT展廳裡只有頭!)
是米開朗基羅在26-29歲的巔峰作品。
就像聖殤一樣,當時大衛像也是非常熱門的主題。
一般的藝術家都是採用大衛凱旋歸來的樣子作為主題,
但是米開朗基羅選擇了『大衛出發征戰前,正要去打仗,意氣風發的樣子』作為雕刻主題。
特別有趣的部份是,因為高度和尺寸的關係,我們可以很容易就看得出來大衛的眼珠是刻成『愛心』的形狀!
超可愛啊!!!!!!!!!!!
看藝術品本身我真的不小心撲哧出來了!!!
據說這樣的雕刻方法,可以讓這個擺在佛羅倫斯廣場上的大衛像眼睛能夠因為時間不同,反射不同角度的陽光而顯得炯炯有神更有生氣。
但是真的太少女情懷的感覺了!
很像漫畫中一見鍾情少男啊 :p
By the way, 現在在佛羅倫斯的廣場已經看不到他囉!
據說他在吹風淋雨了370年後,才被移到現在的佛羅倫斯學院畫廊裡。
在前面提到的展場裡影片中曾經說到,米開朗基羅在還沒創作<<聖殤>>未出名之前,曾經到處尋找雕刻藝術、創造作品的工作機會。在當時,年輕的藝術家會藉由複製或是仿造名作來維持生計,米開朗基羅雖然販賣的假作品,但卻獲得教宗的賞識,得到了一個雕刻的工作。
這個教宗人也很好,完全不限制米開朗基羅的創作,給與絕對的自由空間,連題材他都可以自由選擇。
但沒想到....
22歲的米開朗基羅,他最後竟然選擇在教堂裡面雕刻…
酒神和長著羊腿的小薩堤爾!!!!!!
說老實,如果我是教宗,看到的當下我應該會昏厥吧…
這幅作品是真的蠻細緻的,但是重點是,一般來說,好不容易獲得一個工作機會,應該會把握並盡量選擇老闆喜歡的題材吧…
一間教堂裡面,再怎麼樣也不會擺放在古代希臘象徵狂歡的神明!(昏)
米開朗基羅真的是個藝術家,完全就隨著自己的創意發想,沒想這麼多吧 噗
不過回到現代來說,這個真人尺寸的作品在後世留下很高的評價。酒神的身體非常圓滑而且性感,眼神迷濛,頭上則帶著釀葡萄酒的葡萄。
旁邊的一味長著羊腿的男孩小薩堤爾,則在旁邊調皮的想要偷吃酒神的葡萄。
其實經過導覽看展覽會觀察到一些平常我們忽略的小細節。米開朗基羅針對肌肉的雕刻詮釋是很細膩的。根據導覽老師的講解,是因為當時那個年代的藝術家在研究藝術素描和描畫表現的時候,都會經過解剖大體、研究肌理的過程。
因此在人體的動態、和肌肉的張力、擬真的血管紋路都可以中時表現的很清晰,這個作品也特別描述是可以360度觀賞的!連後面的的皮膚都表現的很光滑美觀。(阿姑摸一把→大誤!)
最後一個雕刻展區裡的雕像是瀕死的奴隸。
超級性感的姿勢(老是看錯重點? :p)
肌肉線條也表現的很有米開朗基羅的特色,是米開朗基羅在38歲的作品,現在這個原作也被收藏在羅浮宮裡面。
是為了教宗朱力烏斯二世的陵寢所製作的雕像。之所以命名為瀕死的奴隸,也是為了象徵,在教皇死後,藝術品也就成為了商業買賣的奴隸,失去了自由創作的空間。
被散放在下面的道具則是米開朗基羅時代的雕刻用具。
接下來就是第五展區啦!
米開朗基羅的建築設計。
這整個小空間裡面,主要是用圖片來展示米開朗基羅曾經參與的建築設計案 - 聖彼得教堂。
1574年,教皇保祿三世指派米開朗基羅擔任聖彼得大教堂總工程師。包括圓形樓梯、走道圖形、圓頂的特殊設計,也充分融合了米開朗基羅擅長的雕刻作品裝飾。
這張聖彼得大教堂圓頂透視圖設計圖,也展現了他在建築空間概念的卓越才華。
但是這間展示我覺得說老實的感覺有點混!(畢竟就一堆照片)
連腳下踩的地板感覺都浮浮的… 可能太多人來走來走去了吧?
BUT 最有趣的設計是,頭上面設計的這個圓頂平面圖,站在某個角度拍照,就會因為視覺的視角錯覺而拍出立體的感覺。(變成下面那樣!)
很神奇的互動區塊!看起來真的超立體的!
第六展區 溼壁畫大師米開朗基羅
雖然米開朗基羅雕刻作品也十分出色,但是真正讓他名垂青史的絕對是這個跨時代的超大幅作品,梵蒂岡西斯汀禮拜堂的天花板溼壁畫作品<<創世紀>>及<<最後的審判>>。
溼壁畫是很一種早就已經發展成熟而且被大量應用的繪畫技術,它是以色粉畫在粉刷了濕石膏的牆上的技術。藝術家先將新鮮的溼的石膏塗抹在牆上,然後將具有水溶性的顏料快速的畫在石膏表面上。這時顏料會很容易的附著在溼的石膏表面。等石膏乾燥之後,繪畫就變成牆的一部分了。
溼壁畫媒材中的石膏是固著劑,溶劑是溼石膏裡頭的水分。溼壁畫的技術在十五世紀時期曾被文藝復興時代義大利的畫家們加以改進,並且發揚光大。人類最偉大的溼壁畫作品應當是米開郎基羅在梵諦崗西斯汀禮拜堂的天花板和祭壇上所畫的舊約聖經的故事以及最後的審判。(內容擷取至繪畫藝術)
創世紀創作於1508-1512年,共歷時4年的時間,總面積500平方公尺,共畫有343個人物。
共畫下了九個故事 神分光暗、創造日月 草木、神分水陸、創造亞當、創造夏娃、逐出伊甸園、諾亞獻祭、大洪水、諾亞醉酒。(參考自六度分離的畫作介紹)
屠潔我本人也曾經到梵蒂岡博物館直接觀賞這幅畫作的真跡。
說老實,光是觀賞就已經頭很痠了!距離地面20公尺的天花板,而且這麼大一幅,真的很壯觀!
回到這次的特展中,
一進到展場就看到許多<<創世紀>>的複製畫,轉角還有一段約略7-10分鐘的影片,呈現他當時創作<<創世紀>>的艱辛歷程。包含惡劣的光源環境、必須長期仰著頭看天花板的職業傷害。
這邊就有一封他寫給他姪子的家書,
還畫有脖子很酸的作畫姿勢…
(噗哈哈哈!他畫出來的那個勾勒圖是什麼啦!好像機器人... 笑死我了XDD)
旁邊的翻譯詩詞也可以看得出來,最後一行寫著『這不是個好地方,而我也不是畫家。』來表達出他對接下這份工作的無奈。
但是這份艱辛成功的讓他再度榮耀了米開朗基羅的名字。
除了創造日月
最著名的創造亞當的瞬間
此外還有<<最後的審判>>中的基督。
以強健的身體作為耶穌的形象,一旁的聖母嬌弱的身軀更顯得基督的偉大。
在米開朗基羅的時代,巫女指的是古希臘羅馬世界的女先知。在西斯汀禮拜堂的屋頂就畫下了五位巫女,因為她們與先知一樣,預知了耶穌將降臨為救世主。
導覽員介紹最可愛的是這個巫女。
但是其實我最喜歡她耶!氣質!
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了讓台灣人更瞭解溼壁畫的技法,之前也特地邀請義大利的溼壁畫專家安東尼奧˙德維托 (Antonio de Vito) 依據傳統的方法,在台灣直接重現作品的局部畫面(也就是大家在小房間裡面看到的創世紀仿作。)
外面有完整的溼壁畫創作步驟分享,由於溼壁畫是將顏色畫在潮濕而且新鮮的灰泥上,等到灰泥接觸空氣變硬同時黏住顏料,就可以完成。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搶時間!同時也很費時間,因為一次只能畫一小個區域。
這幅重現溼壁畫技法的作品,就整整花了一個多禮拜才完成。
知名的藝術家瓦薩里就曾經說:『溼壁畫是所有繪畫技法中最具英雄氣質、最有男子氣概,最果斷明確,也最恆長持久的一種。』
第七個展區則是展示文藝復興王者之爭:達文西v.s.米開朗基羅
其實是在描述兩個畫家為同一個老闆作畫的事情。
由於兩個人都是當時紅極一時的藝術家,因此也引起了眾人的關注。
16世紀初年,佛羅倫斯新共和政府希望透過藝術作品來榮耀新的共和,所以決定在佛羅倫斯舊宮畫上兩次著名的戰爭勝利場景。
由達文西繪畫戰勝米蘭的安吉亞里戰役。
一年後,米開朗基羅被委託繪畫戰勝比薩的卡西那戰役。
兩個人就常常被人拿來做比較並進行較勁。
不過由於米開朗基羅當時並未使用溼壁畫的繪畫手法,因此在畫作完成之後,很快的時間就在牆壁上消失了;而達文西繪製的安吉亞里戰役圖,也在50年後因為舊宮翻修而消失不見。
因此在展場中只能看到部份草圖,並且由後人重現的達文西的作品。
只能說不管在哪個時代,同一個領域的英雄才子,難免還是被拿出來做比較。
最後一個PART 也是整個展覽之中最重金打造的地方!
米開朗基羅故居博物館手稿真跡!
總共有14件手稿,包含繪圖以及詩詞創作。
保險金總共11億啊!!!!!!!!!
可惜寫的都是古羅馬文…
完全有看沒有懂…
(噗… 而且… 我整個好像很沒文藝氣質,覺得還是前面的畫作和雕刻比較好看?)
★屠潔報給你知展覽資訊★
展覽主題:天堂.審判.重生 文藝復興巨匠再現-米開朗基羅特展
展覽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
展覽展期:2013/01/26-2013/05/12
展覽開放時間:09:00 - 18:00
展覽票價:全票250元、學生票220元(限本人/憑學生證入場)、推廣票160元(65歲以上長者/憑證件入場)
展覽官方FB: http://www.facebook.com/michelangeloTW?fref=ts
雖然整個展覽幾乎都是複製品的展出,但是搭配導覽完全不失米開朗基羅氣勢感。透過展覽瞭解了關於米開朗基羅的個性和創作史,也順便瞭解當代的畫技技法和畫室學徒的感覺。
整個展覽其實聽過一次一個多小時的展覽也差不多都抓到精髓了。
唯一要注意的是,可能會遇上很多校外教學的學生們,多多少少人多還是會影響觀賞展覽的品質,不過是一個蠻值得一看的展覽。(笑點也很多XDD)
這次紀念品販售區的部份也是一個大爆點的地方,販賣一些有趣的小東西,而且with好有梗的Slogan!!!
肉感大衛是誰啦!!!!
型男大衛又是...??? 噗,吃了你的意思是... (羞>////<)
明信片們還有輔大猴的搞怪創意!
磁鐵系列我超喜歡!!!!蜘蛛人啊,還有電腦的手XDD
大衛裸體巧克力... (又是一個害羞的產品XDD)
我的朋友蘇珊乍看之下竟然問我說,天啊!竟然有賣裹屍布XDD
不是這樣的好嗎!!!
沒辦法,太多聖母聖嬰的故事,裹屍布可以算是今天導覽的Key Word之一 噗!
還有大、中、小的大衛像可以帶回家喔!!!
此外,買五張明信片還可以玩一次古人封信封的”蠟印“體驗喔!免費的就玩一玩,挺有意思的!
唯一一點我個人有疑慮的部份,是展覽的動線規畫實在有點詭異。尤其是第七展示廳的位置,等於是要繞過頭來才可以來到最後一個展區看手稿真跡,這點是在規劃上美中不足的地方。
最後,真的要大力稱讚一下這個展覽的翻譯者,把米開朗基羅的所有詩詞都翻譯的太文藝而且有水準了,真的要給這些翻譯很大的鼓勵。當然,也十分崇拜信手捻來就是詩詞的古希臘人們。
在這邊也和大家分享中國那邊針對米開朗基羅 拍的藝術作品紀錄片,有興趣的人也可以看看裡面他的生平以及創作作品的故事。
『人若鍾情於自然所給予者,豈有罪愆可言。』
He Who Loves What Nature Gives Commits No Sin.
-- Michelangelo. Poems, No. 25
米開朗基羅的完整<<大衛>>像複製品就這樣聳立在國立歷史博物館的門口。
參觀當天下著雨,<<大衛>>就這樣倘佯在台灣的自然之中,用炯炯充滿愛心的眼神向大家猛送秋波!
快點來看我吧XD
還有一定要的展場門口摹仿照!
喜歡屠潔的展覽分享不要忘記幫我 按讚 分享 或推一下喔 :D
若是錯過了展覽上集的PART
也可以點擊HERE回味一下↓
【屠潔看米開朗基羅-上】 文藝復興巨匠再現特展!雕刻、繪畫、詩詞創作的天才藝術家作品、八卦一次看!